從1996年開始,每年12月13日,南京市全市都會試鳴防空警報。凄厲的防空警報聲不僅寄托了人們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的哀思,也傳遞了和平年代勿忘憂患的呼喚。今年12月13日是首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,當天除了將按例試鳴防空警報外,南京市人防辦更將結合公祭日開展系列人防活動。在公祭日當天,警報聲會有何變化?市民如何表達哀思?現代防空警報分為三種,市民如何識別?記者昨日就此專訪了南京市人防辦。江南時報記者 王夢然 實習生 文歡    
  人防辦製作《警報聲里話人防》電視宣傳片 在全市滾動播出  
  提起警報聲,很多南京人都不陌生,在每年的12月13日,凄厲的防空警報都會響徹石城,勾起市民對遇難同胞的無限追思。然而,警報的意義不僅在於紀念,它更是對危險信息的警示和預報。
  記者昨日從南京市人防辦獲悉,為了增強市民的國防觀念和憂患意識,市人防辦製作的《警報聲里話人防》的電視宣傳片,將於公祭日前後(12月8日至14日)在南京地鐵和部分公交移動電視“法治快車”欄目滾動播出。
  市人防辦法規與宣傳教育處副調研員向軍向江南時報記者介紹,這部近3分鐘的短片,其實是在2013年製作完成的,該片將有關人防工作的一些歷史鏡頭進行了整合、串聯,向老百姓講述了警報的歷史發展,同時還分別解讀了三種警報類型的聲音信號。“雖然每年南京老百姓都能聽見警報聲,但並不是每個人都瞭解警報聲傳遞的具體信息。”向軍告訴記者,該宣傳片的意義在於向老百姓普及人防知識、提高憂患意識,告訴大家警報聲的含義和識別方法。
  現代防空警報有三種聲音信號 各有不同意義
  從古代烽火狼煙到抗戰時期的牛角號、消息樹、雞毛信,無一不是警報傳遞的形式。隨著飛機的發明與發展,空襲成為現代戰爭的重要手段,準確及時鳴放防空警報,組織人員疏散隱蔽,成為減輕生命財產損失、影響戰爭結局的關鍵環節。 
  向軍向記者介紹,現代防空警報,根據需要分為預先警報、空襲警報和解除警報這三種聲音信號。預先警報鳴36秒,停24秒,反覆3遍為一個周期,說明有敵機就要來了,提醒大家馬上到就近的人防工程或有利地形隱蔽;空襲警報起伏短促,鳴6秒,停6秒,反覆15遍,說明敵機正在空襲或即將空襲,必須立刻隱蔽;解除警報連續長鳴3分鐘,提示大家空襲或戰情暫時緩解。  
  全市1000多人投稿 書寫自己與民防的故事 
  依法常鳴警報聲,居安常思危急時。首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來臨之際,南京市人防辦面向學校、企業,組織“民防在我身邊”有獎徵文活動。歷時2個多月,共有1200多名市民投稿,講述了自己民防的故事。向軍告訴記者,經過層層推薦評選,共有200多人獲獎,其中91篇文章彙編成冊,分別為國難警示、崢嶸歲月、民防視點、課堂內外、社區園地、民防遐想六個篇章。
  老百姓對於“民防在我身邊”投稿的熱情,讓向軍感到欣喜,他告訴記者,這次活動的參與者中,既有在校的學生,又有退休的老人;既有本地稿件,又有外地來函;既有簽約作家,又有寫作愛好者;既有人防專業工作者,又有普通市民和學生。文章內容也十分豐富,有講述人防發展歷史的、有回憶淪陷的慘痛歷史的、有結合人防社區活動表達自己感受的、有通過學校民防課程談體驗感受的。 
  市人防辦表示,這樣的徵文活動,不僅是一種不忘屈辱歷史、緬懷死難同胞的紀念形式,更是對進一步增強國防觀念、民防意識的精神的激勵。
  今年試鳴防空警報聲
  和以往“12.13”鳴響有所不同
  今年12月13日,南京城上空照例會響起凄厲的警報聲,但是作為首個國家公祭日,今年的警報聲和往年有所不同。市人防信息保障中心書記劉宗義昨日向江南時報記者表示,12月13日當天,警報聲會在10:01分準時在公祭主場——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響起,然後全市各個警報器會隨即跟上,南京主城警報聲覆蓋率將達到98%以上。
  劉宗義告訴記者,今年的警報鳴響時間和往年有所不同,以往每年12月13日,南京市防空警報試鳴放順序為:預先警報鳴響36秒,停24秒,連續3次為一個周期;空襲警報鳴6秒,停6秒,連續15次為一個周期;解除警報長鳴3分鐘為一個周期。但今年將鳴響1分鐘,聲音頻率和節奏和往年也有所不同,具體的方案目前還不方便透露。
編輯:SN064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ybktj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